文學湘軍動態(tài)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湘軍動態(tài)

鄧宏順:雪峰山里賞蠶燈

來源:湖南日報   時間 : 2021-01-11

 

分享到:

  蠶燈出場有別于任何一種燈藝:不求雄武,不求剛烈,也不求迅猛。它講求的是一種難得的斯文,是一種雍容的舒慢,是一種靜中有動的柔韌。

  湖南雪峰山腹地溆浦縣龍?zhí)豆沛?zhèn)的陽雀坡龍燈廣場上,熱鬧的鑼鼓一開場,由三人舞起的一串串蠶燈,或昂首,或扭頸,或屈體、或搖尾,首尾呼應靈活,協(xié)調如柔軟一體。它們總是成雙成對地“夫妻”同行,相互配合地拱動著胖胖的身軀,一走一停,一扭一進。一對,兩對,直至多對排行成陣,以致占領整個龍燈表演的整場。一種和諧,一種恩愛,一種持恒,一種不顯其強,又無所不能的精神力量在全場盡力地彌漫……

  在雪峰山里,每至臘八節(jié),歡快的鑼鼓就敲響了“年”的大門。表演蠶燈的,依然是在家務農(nóng)的村民和在外從業(yè)返鄉(xiāng)的人們。他們在故鄉(xiāng)的舞龍場上,就像有了難以抑制的興奮,長長的隊伍,均穿上了喜慶的套裝,敲著紅色的大鼓,擊著金亮耀眼的鑼、鈸,舉著大紅的燈籠,舞著憨態(tài)可愛的蠶燈??粗麄兓蛘净蚨椎木钗枳?,聽著他們或急或慢的歡快鑼鼓,令人沉浸在青山環(huán)抱著的歡快樂園。

  如在室內,蠶燈常表演技藝精湛的“雙掛門”、“三招財”、“三招寶”等等。而眼前是外場表演,蠶燈展示的“太極圖”、“蠶過橋”、“蓮花開頂”等等,大伸大展,變幻莫測。我身邊的村民悄悄告訴我,接下來的“二龍搶寶望樓臺”和“春蠶上樹”那才令人叫絕。

  “二龍搶寶望樓臺”的表演過程果然時時扣人心弦。樓臺為十五張八仙高桌疊加而成,自下而上,依次為八張,四張,兩張,一張構成四級高臺,而最高處似是在云里霧中。一串,兩串,三串,四串……一串串蠶燈先是在飽含激情的鑼鼓聲中,極為生動又有條不紊地圍在樓臺四周舞動,它們似乎在探摸、熟悉周圍的地形,似乎在俯首商議登上高臺的方案,也似乎在相互鼓勵和暗里較勁。忽然,一串蠶燈昂起頭來,爬上桌臺。于是,第二串,第三串,第四串,都相繼爬上了一層,二層、三層和樓臺之巔。在鑼鼓最為激越的時刻,它們高高昂起蠶頭,對天仰望,以不停地劃圓來向蒼天祈求新年莊稼豐收,國泰民安。極盡燈藝之后,一串串蠶燈又以神秘的爬技在穿插中依次緩緩下到地面。整個表演過程,只見蠶燈上下,不露一絲桌形!我仔細觀察過桌腳與桌面之間的銜接,找不到特別的保安措施,只是桌面與桌腳銜接處墊有一疊防滑的冥錢。表演者在高空上下,全憑相互配合的功夫和數(shù)百年來積累的表演經(jīng)驗。

  雪峰山里的蠶燈傳說,與天意緊密相關——明代弘治年間的某個夏天,由于害蟲狂作,農(nóng)作物幾近毀滅。張氏先祖祭天求援,第二天,果然有無數(shù)天蠶從天而降,并飄落在莊稼上與害蟲搏殺。三天三夜之后,奇跡出現(xiàn)了,所有害蟲都被這種天蟲吞絲縛住,窒息滅絕。當年不僅莊稼豐收,還收獲了大量紡絲制衣的蠶繭。為紀念這種天蟲,張氏族人商定做成蠶燈,每逢春節(jié),用舞蠶燈來恭賀新春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。因此,蠶燈作為張姓人家的年燈,至今已在雪峰山里相傳500余年。時至今日,蠶燈已不限于張姓,還被政府列為省、市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

  此時,蠶燈在表演“春蠶上樹”一幕。我聽不出鑼鼓發(fā)出了怎樣的暗號,圍在古樹下的多串蠶燈中,驀然就見頭燈爬上了樹干。隨后,看不到舞蠶燈的人,只見一對對春蠶一邊“吃”著桑葉,一邊在向上爬行。不多久,整個古樹虬枝上就纏滿了食桑作繭的蠶燈。這時我已完全忘了巧手的工匠是如何砍竹剖篾,如何把數(shù)十個篾圈用棕繩相連,又是如何縫燈和涂色。蠶燈制作的精巧和舞燈人入情入境的舞藝,讓人看到的是完全與竹篾無關的鮮活而靈動的生命。于是,“春蠶到死絲方盡”,“鄉(xiāng)村四月閑人少,才了桑蠶又插田”等詩句,就在我腦海里不停地浮現(xiàn)……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